合理的前后排编队是战斗胜利的关键。前排需要承担伤害,选择防御型舰船如坦克或高护甲巡洋舰,确保它们能吸收敌方火力;中排搭配均衡型舰船如驱逐舰或支援舰,提供稳定输出和辅助;后排则部署高爆发舰船如航母或战列巡洋舰,负责远程火力压制。这种分层结构能最大化舰队生存和输出效率。
编队时记得查看每艘舰船的站位属性,点开舰船详情页的攻城能力上方小图标就能看到。装甲型通常在前排,火炮型在中后排,大型舰如航母默认后排。同一舰船的子型号可能站位不同,比如某些突击型护卫舰会突前,而载机型号可能居中。混编时优先保证前排数量不少于6艘,残血舰船会自动后退由其他前排接替承伤,形成动态防御。
战斗序列决定了武器攻击优先级,优先攻击序列内的目标。如果敌方前排未被击破,后排舰船可能被集火,因此需要针对性配置前排。比如面对高爆发的敌人,可以增加装甲型护卫舰吸引火力;对抗航母编队时,中排部署防空型驱逐舰拦截舰载机。灵活调整编队克制对手是进阶必备技巧。
资源分配上,优先强化前排护甲和中排续航能力,后排主攻火力。技术值优先点满前排生存技能,再提升后排输出。工程舰单独编组采集资源,避免占用战斗人口。平时多观察战报分析站位效果,逐步优化编队细节。没有万能阵容,只有不断适应战局的策略。
编队完成后,通过前哨或基地的增援指令临时补充高人口舰船,比如前排不足时增援战巡,输出不够时调遣航母。保持舰队机动性,才能实现包夹或撤退等战术操作。